Phone: Email:

木瓜恰恰恰教案

2024-10-15 18:59:10 59

《木瓜恰恰恰》小学音乐教案 1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 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2、学习歌谱:

  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

  分析:这两个乐句之所以难唱,是因为它是由几个切分音组合而成的。大家还记得象(×××)一样的切分音的唱法吗?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

  ④教唱第9乐句。

  ⑤学生唱。

  ⑥类推第10乐句

  ○7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一遍

  ⑧学生自己弹琴试唱全曲乐谱。

  ⑨跟老师唱,找错误。及时纠正

  3、学习歌词

  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②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③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④重点教唱。

  ⑤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⑥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衬词“恰恰恰”怎样读。

  ⑧合唱。

  ⑨巩固练习。

  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点,予以表扬,指出不足,供学生改进。

  《木瓜恰恰恰》小学音乐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木瓜恰恰恰》的背景及其所代表的文化。

  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能够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音乐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演、创等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及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及视频。

  《木瓜恰恰恰》乐谱。

  简易打击乐器(如手鼓、铃鼓、木鱼等)。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印尼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印尼风光或传统舞蹈的视频,引出课题,简要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音乐特色。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或听过与异国文化相关的歌曲,引入《木瓜恰恰恰》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聆听歌曲:播放《木瓜恰恰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歌词解读:展示歌词,简单讲解歌词内容,解释“恰恰恰”是模仿木瓜落地的声音,增加趣味性。

  节奏练习:带领学生拍打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恰恰恰”,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学唱歌曲:

  教师先示范唱,注意强调歌曲的节奏感和欢快情绪。

  分句教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旋律。

  全班合唱,鼓励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和表情演绎歌曲。

  三、音乐实践(15分钟)

  打击乐伴奏:分发简易打击乐器,指导学生根据歌曲节奏进行伴奏练习。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伴奏方案,让小组尝试并表演。

  创意表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自创表演方式来演绎《木瓜恰恰恰》,增强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评价(10分钟)

  分享展示: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作为观众给予掌声和鼓励。

  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音乐与文化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美。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的评价,指出进步空间,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世界。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学生在家练习演唱《木瓜恰恰恰》,并尝试用家中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为家人表演一次。

  《木瓜恰恰恰》教案 1

  设计意图:

  《木瓜恰恰恰》是领域大班的一首富有浓郁印尼色彩的民歌风格乐曲。在乐曲《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图谱、拍手教学,孩子容易掌握乐曲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活动目的:

  1、 学习和运用切分音节奏。

  2、 积极探索配器方法,在演奏时注意整体的协调,锻炼倾听能力。

  3、 在集体合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磁带、录音机、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

  活动过程:

  1、 律动《采果子》。

  师:天气真好,我们去果园摘果子。

  2、 节奏练习。

  师:老师发现果园有一颗神奇的智慧树,智慧树上长着很多中的水果,它要让小朋友看水果拍节奏,拍对了,水果就成熟了,它们就可以摘下来。

  3、 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菠萝、木瓜、樱桃 )这些水果都说要跟小朋友玩游戏《指水果拍手》。

  师:非常好,其实刚才我们拍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4、 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师:那这次我们听音乐拍手。

  5、 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并在切分音节奏说恰恰恰。

  师:刚才,老师在樱桃的地方说什么呢?(恰恰恰)你们会不会呀?那么我们边拍边说。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说恰恰恰。这次,有难度了要边听边看边拍边说。

  6、 请幼儿尝试像教师一样操作图谱,其他幼儿拍节奏。

  7、 按教师指挥分组拍节奏。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拍这个节奏,这次看老师指挥拍,老师指挥哪组就哪组小朋友拍。

  8、 拿乐器演奏。

  师:这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必须用什么来演奏?(乐器),我们有三种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那你们想想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飘带的地方要怎样演奏。

  9、 交换乐器演奏。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想有其它的乐器演奏,现在请你们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下乐器。

  10、 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反思: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木瓜恰恰恰》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并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喜悦心情。同时,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印尼的音乐文化和“叫卖”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表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珍惜美好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并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难点: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印尼的风土人情、歌曲《木瓜恰恰恰》的音频和视频等。

  打击乐器,如铃鼓、沙锤等,用于学生伴奏和表演。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印尼的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印尼的文化和音乐特色。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市场里买东西时怎样叫卖的吗?”引导学生回忆并模仿叫卖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介绍“叫卖”的艺术形式,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木瓜恰恰恰》。

  学习新歌

  (1)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提问学生:“歌曲中唱了什么水果?你们听过哪些关于水果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简介印尼,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4)教授恰恰恰节奏,并引导学生一起模仿。可以采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进行练习。

  (5)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和节奏特点。

  (6)小声随录音唱一唱歌词,注意弱起小节和切分音的节奏。

  (7)分组进行表演练习,可以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增强表演效果。

  (8)全班进行表演展示,评价学生的表演并给予鼓励。

  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个卖瓜人,你会怎样用音乐来叫卖你的瓜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和表演。

  (2)播放其他具有印尼特色的歌曲或音乐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尼的音乐文化。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

  (2)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和表演。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关于水果的歌曲或音乐视频进行欣赏和学习。

活动目标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并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热闹的岛国,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恰恰恰”是不是从乐曲的开始到结束都有?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段每句的句末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木瓜恰恰恰》含反思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认识重复记号。

2.身体动作练习。(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集体演奏。

活动反思: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并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热闹的岛国,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恰恰恰”是不是从乐曲的开始到结束都有?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段每句的句末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认识重复记号。

  2、身体动作练习。(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面向观众演奏。

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创编具有轻松、快乐、逗趣特点的恰恰舞。

  2、能根据乐曲XXxxXlXXxxXI的节奏,创编恰恰舞蹈,动作造型新颖并富有位置变化。

  3、能与同伴协调配合用恰恰舞的基本动作富有表情地表达乐曲的形象和情感。

  【活动准备】

  1、《恰恰舞》音乐CD

  2、黑板一块

  3、图谱。

  【活动过程】

  1、师幼共跳表现恰恰舞的基本特点。教师重点关注:扭跨、交错步、眼神交流、快乐的表情。

  2、探究“造型”元素,引导幼儿创编舞蹈

  (1)教师激发幼儿创编恰恰舞动作的内在需要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造型

  ①无音乐伴奏全体幼儿尝试创编恰恰舞动作提问:你们编的是什么动作?试一试把这个动作跳出来。

  ②音乐伴奏下全体幼儿尝试表现创编的恰恰舞动作

  (3)教师抓取幼儿的表现进行元素点拨扩展幼儿的经验

  ①幼儿分组表现创编恰恰舞动作教师提炼动作造型元素扩散经验

  ②幼儿运用创编的经验大胆进行动作造型

  3、探究“位置”元素,引导幼儿创编舞蹈

  (1)通过个别幼儿示范或者老师的引导观察位置的变化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自主创编位置造型

  ①无音乐伴奏,全体幼儿尝试动作及位置变化的创编

  ②音乐伴奏下全体幼儿尝试动作及位置变化的创编

  (3)教师提取有典型价值的位置变换组合拓展幼儿经验

  ①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典型组合变化分享学习经验

  小结:原来可以朝左右、上下,斜方变化舞蹈位置。

  ②个别幼儿或教师示范引出朝各自不同方向的位置变换提问:请看林老师是怎么改变位置的?和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小结:原来两个小朋友除了_一同朝一个方向变换位置,还可以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变换位置。

  ③全体动儿再次尝试动作造型及位置变化的创编

  4、幼儿尝试完整创编表现

  (1)幼儿随音乐尝试完整表现创编的舞蹈教师重点关注:能快乐轻松地表现恰恰舞并有眼神的交流、动作的变化。

  (2)幼儿教师同台表演

  三、友情提示

  1、组织该舞蹈活动,需要幼儿两两组合。这一形式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参与活动的兴趣。

  2、幼儿在恰恰舞蹈表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稳定的节奏“ONETWO恰恰恰”,和恰恰舞蹈的基本特点。

  3、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部分主要是对两方面内容进行拓展:上肢动作和空间位置移动元素。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两人学习小组”的力量,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潜力,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创编舞蹈动作的兴趣,并从中获取成功感。

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教案3

  设计意图:

  《木瓜恰恰恰》是领域大班的一首富有浓郁印尼色彩的民歌风格乐曲。在乐曲《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的图谱、拍手教学,孩子容易掌握乐曲的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和运用切分音节奏。

  2、积极探索配器方法,在演奏时注意整体的协调,锻炼倾听能力。

  3、在集体合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图谱、磁带、录音机、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

  活动过程:

  1、律动《采果子》。

  师:天气真好,我们去果园摘果子。

  2、节奏练习。

  师:老师发现果园有一颗神奇的智慧树,智慧树上长着很多中的水果,它要让小朋友看水果拍节奏,拍对了,水果就成熟了,它们就可以摘下来。

  3、以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菠萝、木瓜、樱桃)这些水果都说要跟小朋友玩游戏《指水果拍手》。

  师:非常好,其实刚才我们拍的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4、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

  师:那这次我们听音乐拍手。

  5、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边拍节奏并在切分音节奏说恰恰恰。

  师:刚才,老师在樱桃的地方说什么呢?(恰恰恰)你们会不会呀?那么我们边拍边说。

  师: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说恰恰恰。这次,有难度了要边听边看边拍边说。

  6、请幼儿尝试像教师一样操作图谱,其他幼儿拍节奏。

  7、按教师指挥分组拍节奏。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拍这个节奏,这次看老师指挥拍,老师指挥哪组就哪组小朋友拍。

  8、拿乐器演奏。

  师:这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必须用什么来演奏?(乐器),我们有三种乐器(圆舞板、碰铃、铃鼓)。那你们想想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飘带的地方要怎样演奏。

  9、交换乐器演奏。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很想有其它的乐器演奏,现在请你们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下乐器。

  10、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用乐器演奏了一首乐曲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活动反思:

  “木瓜恰恰恰"是一节大班节奏活动,我采用了图谱,乐曲中恰恰恰是由三个樱桃表现出来,充分提示幼儿节奏变化。在这个地方孩子掌握的很好,但不足的是切分音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由于这两个节奏我画的是一样的图,又没有教孩子区分这两个节奏,以至后半段节奏把握欠佳。

  《木瓜恰恰恰》小学音乐教案 1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歌曲第9、10两个乐句中连续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 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2、学习歌谱:

  ①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并加以分析。

  分析:这两个乐句之所以难唱,是因为它是由几个切分音组合而成的。大家还记得象(×××)一样的切分音的唱法吗?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③读节奏(一个切分音)

  ④教唱第9乐句。

  ⑤学生唱。

  ⑥类推第10乐句

  ○7老师弹琴,学生跟唱一遍

  ⑧学生自己弹琴试唱全曲乐谱。

  ⑨跟老师唱,找错误。及时纠正

  3、学习歌词

  ①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②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③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④重点教唱。

  ⑤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⑥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衬词“恰恰恰”怎样读。

  ⑧合唱。

  ⑨巩固练习。

  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点,予以表扬,指出不足,供学生改进。

  《木瓜恰恰恰》小学音乐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木瓜恰恰恰》的背景及其所代表的文化。

  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能够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音乐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演、创等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及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及视频。

  《木瓜恰恰恰》乐谱。

  简易打击乐器(如手鼓、铃鼓、木鱼等)。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印尼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印尼风光或传统舞蹈的视频,引出课题,简要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音乐特色。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或听过与异国文化相关的歌曲,引入《木瓜恰恰恰》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聆听歌曲:播放《木瓜恰恰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歌词解读:展示歌词,简单讲解歌词内容,解释“恰恰恰”是模仿木瓜落地的声音,增加趣味性。

  节奏练习:带领学生拍打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恰恰恰”,分组练习,加强节奏感。

  学唱歌曲:

  教师先示范唱,注意强调歌曲的节奏感和欢快情绪。

  分句教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旋律。

  全班合唱,鼓励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和表情演绎歌曲。

  三、音乐实践(15分钟)

  打击乐伴奏:分发简易打击乐器,指导学生根据歌曲节奏进行伴奏练习。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伴奏方案,让小组尝试并表演。

  创意表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自创表演方式来演绎《木瓜恰恰恰》,增强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评价(10分钟)

  分享展示: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作为观众给予掌声和鼓励。

  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音乐与文化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美。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的评价,指出进步空间,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世界。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学生在家练习演唱《木瓜恰恰恰》,并尝试用家中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为家人表演一次。

木瓜恰恰恰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木瓜恰恰恰》   二、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珍惜美好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不同的聆听方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律动和各种形式表   现说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难点:弱起节奏、切分节奏、歌曲创编和三段体的表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市场里买东西时怎样叫卖的`?(学生简单模仿一下叫卖声)   师:卖东西时除了吆喝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进行。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   (二)学习新歌   1.听歌曲范唱,激发学习兴趣。   师:歌曲的情绪怎样?(欢快、活泼)   2.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水果?(自由说)   可借助投影看一看这些热带水果。(简介印尼)   3.师:既然歌曲这么好听,那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里面的恰恰恰节奏。   4.师生一起律动模仿。(形式可自己选择)   5.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恰恰恰属于衬词,)   6.小声随录音唱一唱歌词。   7.谈话:你感觉歌曲的旋律在哪儿发生了变化?(有…)   8.唱到这时请你站起来告诉大家好吗?   9.木瓜皮薄这一段词你觉得跟前面哪的旋律一样?(第一段)   10.男生唱歌词,女生唱衬词。   女生唱歌词,男生唱衬词。   11.共同研究分析得出三段曲式。( A B A )   12.师生一起表现。   13.欣赏叫卖歌。   师:除了《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外,你还知道哪些歌曲属于叫卖歌?(歌曲《新货郎》等)   解释叫卖歌   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恰恰恰属于拉丁舞,这首歌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   (三)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师:除了用衬词恰恰恰给歌曲伴奏外,还可以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拿出自制乐器沙锤为歌曲伴奏。 (四)自由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创编的歌词来推销一些东西好吗? 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了解活动情况。 2.小组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五)小结:   师:叫卖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为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音乐,为大家创作出更好的叫卖歌曲。


木瓜恰恰恰教案(2)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木瓜恰恰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木瓜恰恰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2、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附点节奏,能够随节奏动胯,并创编歌词。

3、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学生喜欢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表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附点节奏。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欣赏印尼风光,了解风土人情(播放课件)

师:

今天老师当导游,带同学们去遥远的印度尼西亚看风景想去吗?让我们一起踏上愉快的音乐之旅吧。

印尼有着蓝天,碧海,绿岛,梯田,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由17508个岛屿组成,其中有6000个岛屿有人居住,所以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常年温度在25—27度左右,降水量丰富,所以印尼盛产水果。

木瓜,成熟的木瓜是橘红色的,有着黑色的圆籽,肉嫩香甜。

番石榴,有的像球,有的`像梨子的形状,味道酸中带甜,清脆香甜。

榴莲,有着像刺猬一样的针形外壳,有一股独特的味道,不喜欢的人认为很臭,但喜欢的人却百吃不厌。

二、出示难点节奏,念歌词

1、师:我们来到了印度尼西亚的水果市场,你看好多卖水果的大伯大妈都在叫卖着自家水果,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叫卖你的水果呢?

2、师:老师来给你们学学印尼的大伯大妈们是怎么叫卖自家水果的。

(出示课件,按节奏念歌词)

3、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试试(提示弱起及附点音符,采用齐念、分组念及跟伴奏音念的方式)

三、学唱歌曲,加入衬词“恰恰恰”

1、师跟伴奏唱一遍

师:印尼的大妈大伯们还能唱着叫卖自己的水果呢,老师来给你们学学。

2、揭示课题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觉得歌曲的旋律怎样?速度怎样?

(播放课件)

3、复听歌曲,在衬词处拍手。

师:再来听一遍,比较和老师唱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让我们一起在恰恰恰的地方拍拍手,感受一下,加了衬词后歌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4、跟旋律律动,动胯,介绍恰恰舞

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

恰恰恰舞是一种通过动胯带动手臂自然摆动的一种舞蹈,舞风轻快、活泼、俏皮而奔放,如今已经成为最流行的拉丁舞种。

那下面我们一起在恰恰恰的地方扭扭胯好不好?

5、学唱第一段歌词

师:下面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轻轻地唱唱词,你们唱一三句,我唱二四句,我们接龙唱。之后再对调,学生唱二四句,我唱一三句。

师:下面你们来唱歌词,我来帮你伴奏,唱衬词“恰恰恰”

6、学唱第二段词,并创编歌词

老师范唱一遍

师:第二段歌词唱到了些什么?

齐唱第二段歌词

师:你选择歌词中的某一种水果来编歌词,并唱出来,老师先来试试

(出示课件)

7、齐唱一遍,提示用开心快乐的心情去演唱

8、表演唱

请4个同学上来表演唱,其他同学在底下唱歌并拍手

四、拓展延伸,欣赏《卖汤圆》

1、播放课件,欣赏《卖汤圆》视频

师:《卖汤圆》和今天学习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2、介绍新体裁──叫卖歌

五、随音乐走出教室

播放《木瓜恰恰恰》,学生边唱边离开教室


木瓜恰恰恰教案(3)

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教案《木瓜恰恰恰》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教案《木瓜恰恰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艺术领域活动之一的打击乐《木瓜恰恰恰》随着大班幼儿对乐曲的结构及对曲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幼儿逐步喜欢通过打击乐活动来表现对乐曲的喜爱。乐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我们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曲子。乐曲的结构是常见的再现式三段体A-B-A。A段旋律优美,表现印尼人民丰收喜悦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泼、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体现丰收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舞蹈的场面。整首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活动设计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幼儿初步感受了印尼乐曲的风格,音乐的结构、初步看图谱拍打节奏。因此我从情感态度、能力、认知水平三个方面预定第二课时的目标:

1、进一步感受印尼乐曲的风格,在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幼儿学习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以上目标的提出主要是想通过目标的实现让幼儿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的能力,同时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节奏感、结构感等音乐要素的敏感性。

3、教材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活动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分声部演奏,在保持自己声部的同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4、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2)物质准备:画有各种水果及果篮的图谱、磁带、打击乐器、印度风情课件。

(3)场地准备:幼儿座位设计为“品字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达到“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激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听着《木瓜恰恰恰》的歌曲跳恰恰舞,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此外教师借助了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欣赏印尼风情,给幼儿以直观经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让幼儿边拍水果图谱边念“恰恰恰”时,给游戏注入新的活力,激励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点燃幼儿的创造之花。

3、图谱指挥法:“木瓜恰恰恰”的图谱用不同的水果及果篮表现节奏型及配器的总体布局。幼儿看图谱学习节奏,使幼儿对乐曲的结构、节奏型的理解、认识更透彻。图谱法和指挥法的综合使用,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打击乐器演奏效果,为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奠定基础。

此外,我将适时地采用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教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是: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看一看、学一学、拍一拍、敲一敲,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两次操作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看图谱拍节奏、设计配器方案。让幼儿通过商量、比较等,使思维活跃起来,创造出更合适的演奏方法,来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与此同时,我还将通过个人演奏、集体演奏等方式,复习巩固节奏练习。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活动的预设目标,我的`整个活动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一)、感受印尼乐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结构。

1、律动入场:《木瓜恰恰恰》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活动一开始我选择让幼儿听着《木瓜恰恰恰》的歌曲、跳着欢快的恰恰舞进场,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恰恰舞”明快的节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播放课件唤起回忆感知音乐

这环节我是将印尼风土人情做成课件并将《木瓜恰恰恰》作为背景音乐,让幼儿边听边看边思考,师“这是什么地方”?唤起幼儿对有关印尼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的回忆。接着引导幼儿根据乐曲的变化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的结构,为下一步节奏练习奠定基础。

(二)、在熟悉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分声部徒手练习。

这环节是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在解决难点部分,我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从教具入手制作了水果图谱增强了幼儿对节奏的记忆。

第一遍:让幼儿看图谱按意愿分四组,在教师的指图提示下,分声部徒手练习。

第二遍:个别幼儿指图,听音乐分声部徒手练习。

第三遍: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

看教师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为持乐器合作演奏作铺垫。这时要放慢乐曲的速度。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互相倾听、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请小朋友来看老师的指挥,指挥到你,你就来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则要提高有意注意,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三)根据节奏方案、设计配器并演奏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1、设计配器方案

此环节我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并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圆舞板、碰铃、铃鼓、三角铁四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敲打。请幼儿根据乐器的音色为乐曲配伴奏,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你觉得用哪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圆舞板)菠萝的地方用什么乐器呢?(碰铃/铃鼓)飘带的果篮要怎样演奏?(把钱鼓摇起来)那我们就一起来合奏吧!”

2、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基本的配器方案出来后,教师通过整体演奏、分组演奏、教师指挥、幼儿指挥等形式,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这个环节我将综合运用指挥法、练习法,通过以上多种演奏方式,复习巩固难点。)

在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到此,认知目标也就基本完成了。

(四)活动自然结束

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表现乐曲,让幼儿在轻松欢快中走出活动室。

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中,幼儿进一步感受到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了音乐的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在合作的过程学会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体验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有效促进了师幼互动!

总而言之,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能注意到问题的难易。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分析与做法,不足之处还望领导、老师们多多给予指正。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巩固反复跳跃记号并总结出歌曲的“ABA”三段体结构。

  3、学习用沙锤和恰恰舞进行声势律动和舞蹈律动。

  教学重点

  学习用沙锤和恰恰舞进行声势律动和舞蹈律动。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第二乐段的切分音。

  教学内容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印尼水果商贩叫卖的情景。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并运用“恰恰恰”的声势衬词与生活化的歌词演唱,显得富有生活情趣,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卖瓜人的喜悦心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三段体。第一乐段由弱起小节开始,4个乐句的节奏相同;第二乐段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高潮;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歌曲结构为“ABA”。

  教学策略

  运用情境导入、节奏模仿等方式培养聆听、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听辨、感受等方法,结合律动表演,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理解音乐。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沙锤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用印尼语问好。

  2、引导学生在亚洲地图中找到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

  3、印尼是一个水果王国,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在繁华集市里,商贩们唱着歌在推销商品。

  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是一首印尼歌曲,以叫卖为题材。

  多媒体

  师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歌曲的学习作铺垫。

  展开阶段

  歌曲学唱:

  (一)学做声势律动

  1、播放《木瓜恰恰恰》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

  问: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

  2、介绍衬词“恰恰恰”,引导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并用沙锤在“恰恰恰”处做声势律动。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在“恰恰恰”处做声势律动,并念出来。

  (二)学唱第一部分

  1、跟着钢琴轻声跟唱。

  2、巩固反复跳跃记号。

  (三)学唱第二部分

  唱准切分音的音准。

  (四)总结歌曲结构

  1、问:第三段和哪一段相同?

  总结出歌曲结构为ABA。

  2、师生接龙唱、完整演唱歌曲。

木瓜恰恰恰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 音乐(简谱) 一年级 上册 《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够创造性地表演说唱歌曲。

  教学重点: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吗?在集市上卖东西时除了说、吆喝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进行。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叫卖歌──《木瓜恰恰恰》。

  二、学习新歌

  1.解释叫卖歌

  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体裁──叫卖歌),恰恰恰属于拉丁舞,这首歌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

  2.听歌曲范唱,激发学习兴趣。

  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听后让学生说出感受)

  3.认识歌曲中出现的水果。

  师:这首歌曲中出现了许多盛产于马来西亚的水果,我们来认一认。(播放课件

  4.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为歌曲配上集市一角的画面。

  5.用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并为学习歌曲打基础。(恰恰恰属于衬词,暂时不读)

  6.学习曲谱。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几小节,其余的让学生分组自学。

  7.教师分句弹乐谱,学生填歌词,不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切分音的地方加以重点练习)

  8.分小组进行自学。

  9.集体跟琴唱。(要求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去演唱)

  10.男生唱歌词,女生唱衬词。

  11.女生唱歌词,男生唱衬词。

  12.教师唱歌曲,找一名学生唱衬词。

  13.欣赏叫卖歌。

  师:除了《木瓜恰恰恰》属于叫卖歌外,你还知道哪些歌曲属于叫卖歌?(歌曲《卖汤圆》《卖报歌》《冰糖葫芦》等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歌曲片段让其欣赏。

  三 、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师:除了用衬词恰恰恰给歌曲伴奏外,还可以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拿出自制乐器沙锤为歌曲伴奏。

  2.女生演唱,男生用腰鼓为歌曲伴奏。

  四、创设情境表演“集市一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川都出产哪些水果吗?请你们用自己熟悉的旋律或自己创作的旋律来推销这些水果好吗?

  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了解活动情况。

  2.小组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五、小结:

  师:叫卖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为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音乐,为大家创作出更好的叫卖歌曲。

  教后反思:

  1.本节课是以唱歌教学为主的音乐课,学生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按歌曲的节奏形式朗读歌词,为学习歌曲打基础;在学习曲谱的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唱比较典型的几小节,然后让他们分组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2.把打击乐器引进课堂。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在 x 的地方除了用衬词唱出来外,还让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现有的乐器──腰鼓,进行伴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在进行创设情境表演“集市一角”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本地所出产的水果比较熟悉,有的学生用熟悉的旋律,有的学生用自编的旋律进行创作,使课堂气氛很快达到了高潮。

  4.这篇教案设计的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堂课也不能承载的太多,更存在许多不足,例如能有教师范唱的环节就会更好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木瓜恰恰恰 篇2

  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式(身体、椅子和杯子)进行节奏游戏。

  2.能与同伴积极合作探索,尝试在  x|处与边上的小朋友交换杯子。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准备:

  1.手环人手一个戴在手上。

  2.纸杯42个:21个蓝色,21个红色。

  3.音乐:木瓜恰恰恰。活动过程:一、律动《木瓜恰恰恰》,导入活动:

  教师:上次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木瓜恰恰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二、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椅子和杯子)进行节奏游戏:

  1.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什么东西可以发出声音:

  教师:这首歌曲有个地方特别有趣,重复出现了好几次,是哪一句啊?

  除了拍手还可以拍什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拍出  x|)

  那么除了我们的身体可以发出声音还有什么也可以发出声音呢?

  小结:那我们用让小椅子和我们一起表演吧!

  2.引导幼儿用椅子进行节奏游戏:

  第一、二次:引导幼儿要跟着节奏敲椅子,声音要轻一点,要爱护椅子。

  第三、四次:引导幼儿在  x|处敲右手(戴手环的手)边小朋友的椅子。

  3.出示杯子,引导幼儿用杯子进行节奏游戏:

  a教师:看谁来了?小杯子也想跳舞,怎么让它发出声音呢?

  小结:对可以敲敲小椅子,杯子就发出声音了。(请幼儿试一试)

  b引导幼儿听着音乐敲杯子,和上面的用手敲椅子方法相同。(2次)

  三、与同伴积极合作探索,尝试在  x|处与边上的小朋友交换杯子。

  1.引导幼儿掌握换杯子的方法:教师: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杯子?今天老师要交你们一个新本领,就是和好朋友换杯子,怎么换呢?(教师边说边进行操作:老师唱歌词时请你在自己的凳子上敲,唱到恰恰恰时把你的杯子放到你右手就是戴手环的那边的小朋友的椅子上敲,敲玩  x|以后就将杯子留在那个小朋友的凳子上,是不是换换了一个杯子了?)

  2.教师唱第一句,带领幼儿进行练习,引导幼儿探索换杯子的方法:

  a将杯子传过去后,敲完  x|要马上放下,然后拿起自己凳子上的边上的小朋友传来的杯子。

  b速度要快一点。

  c要注意将杯子放在凳子上,不让它掉下来,否则别人要去捡要来不及的。

  3.组织幼儿完整表演:第一、二次:跟着放慢的钢琴伴奏进行表演。

  第三、四次:跟着音乐进行表演。

  最后引导幼儿连续表演几次,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木瓜恰恰恰 篇3

  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 各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很高兴能和你们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播放音乐,学生和老师一起律动。)

  过渡语:同学们的模仿力可真棒,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去市场上转转,看看那里都发生了哪些新鲜事。

  二、导入:

  1. 教师拿报纸表演卖报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师:那你们说说老师是卖什么的?

  生:卖报纸的。

  师:回答正确,那告诉老师,我是用什么方式叫卖的?

  生:唱歌的形式。

  师:对。那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新鲜呀?

  生:是。

  师:这种方式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有旋律感、生动、嘹亮、悠长。

  师:这种流传在民间的以唱歌的方式来叫卖的歌曲就叫卖歌。

  2. (课件出示叫卖歌曲含义)师生齐读共同了解其含义。

  过渡语: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叫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看这首歌曲是卖什么的?

  三、学习歌曲

  (一)听一听

  1.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歌曲)生仔细听。

  生:这首歌曲是卖水果的。

  师:它的主打产品是什么水果?

  生:木瓜。(课件出示木瓜图片)

  2. 生描述木瓜的形状、颜色、味道。

  (二)了解印尼

  1. 你知道木瓜生长在哪儿吗?(多媒体展示画面,师讲解)

  木瓜主要产地在印尼,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由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人们称为千岛之国。由于那里的火山十分活跃,所以被称为火山之国。印尼小姑娘漂亮的服饰和翩翩的舞姿都令人赏人悦目。印尼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那里风景如画,景色怡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神仙岛、花之岛的美称,那里盛产水果,有芒果、番石榴、榴莲,还有木瓜,看,我们来到了热闹的水果市场,如果要让你来卖水果,你会怎么叫卖?

  (生:我高兴急切地吆喝:我的水果好,快来买呀!)

  2. 那我们来听听还有哪些水果?听录音范唱。

  3. 师范唱。

  4. 体验歌曲带来的感受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听听这首歌,听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生:活泼、欢快、喜悦……

  这首歌的名字就叫《木瓜恰恰恰》(课件出示歌名)。

  5. 感受恰恰韵律。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首歌哪儿最有特点?

  生:恰恰恰

  师:这个恰恰恰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出现在每个乐句的前面还是末尾?(师生一起说“恰恰恰”。)

  6. 师生一起随着歌声唱唱轻快的“恰恰恰”。

  7. 如果让你给这段歌声加上伴奏的话,你觉得在哪儿加比较合适?(生略)让我们拿起自己制作的沙锤来为这段音乐加上伴奏。

  8. 大家仔细看,我随着音乐加上了恰恰恰的动作,大家可能发现,不管我手上的动作怎样变化,我都随着音乐在扭胯,让我们来试试吧。

  9. 我们一起边说边做,看谁的动作既能合上音乐的感觉又和别人都不一样(师生共同扭胯)。(发现较好学生,请她上台带领同学们再来一次。)

  10. 刚才我们又唱又跳,真开心!

  (三)唱一唱

  1. 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出示歌谱放伴奏)

  2. 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师:第一部分的四句节奏是一样的。后部分的两句是一样的。也就是刚才我们的吆喝节奏。

  3. 学唱第一部分歌词

  ⑴ 读歌词

  ⑵ 唱歌词

  ⑶ 分组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4. 学唱第二部分歌词

  ⑴ 读歌词

  ⑵ 唱歌词

  ⑶ 分组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5. 自学第三部分

  ⑴ 读歌词

  ⑵ 唱歌词

  ⑶ 分组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6. 完整演唱

  7. 生表演唱并用打击乐伴奏

  四、歌曲拓展

  师:老师这儿还有些叫卖歌曲,听听这是在叫卖什么呢?

  听赏《卖汤圆》《新货郎》《冰糖葫芦》

  师:我们刚才听了3首叫卖歌曲,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答)

  师:欢快、活泼、幽默、诙谐其实就是叫卖歌的特点。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对叫卖歌曲的学习,了解了叫卖歌曲的特点,这些极富情趣的演唱给了我们极大的艺术享受。其实啊,这些音乐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你多做有心人,你也一定可以创作出动听有趣的音乐。好,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木瓜恰恰恰 篇4

  一、回音游戏(5分钟)1、导入: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旅行!跟音乐走一走,音乐会把我们带到哪里?(跟着《郊游》音乐走一走)2、我们来到了一座大山面前。如果这时对着大山大声喊,对面会传来什么声音?生回答3、请一名生试一试,其余生作回声4、韦老师也想跟同学们玩一玩。我这里有四句旋律,韦老师每唱完一句,同学们把每一乐句的最后三个音符唱出来。师生回音游戏小结:让我们继续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音乐走一走,拍一拍,音乐会把我们带到哪里?二、水果驿站(8分钟)1、我们来到了水果摊,这里的水果多不多啊?你平时最喜欢吃哪些水果?生回答2、韦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一起来看看(分别认一认)这些水果产自阳光充足,天气炎热的热带地区。3、这些热带水果成熟之后,就会被运到水果店里卖给顾客。要把顾客吸引过来,你有什么好办法?生说,师补充:我们还可以大声叫卖水果,吸引客人来买。我们一起来大声喊出这些水果的名字,体验一下叫卖的感觉。 4、听韦老师的吆喝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吆喝,生听后说)师补充:第三个字气息比较长, 5、出示节奏讲解附点节奏,跟师念节奏6、我们用这样的节奏一块来吆喝三、学习歌曲(20分钟)1、韦老师这里有一首表现卖水果的歌曲。一起来感受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歌中每句之后,加入了什么声音?听后生说“恰恰恰”2、这里的水果卖得怎么样?从哪些歌词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歌词,自由读一读歌词,请个别生说。这里的木瓜味道怎么样?从哪些歌词看出来的?个别生说3、再听歌曲,对口型,注意听歌词的节奏。听后引导生有节奏地读词,再跟着伴奏音乐读词两段,师读“恰恰恰”4、出示词谱,揭题,再听歌曲跟着音乐默唱一遍5、跟琴轻声慢唱(不加恰恰恰),提出唱时遇到的问题,一起唱好6、听前奏有几拍,加入前奏完整唱。7、加速唱,跟音乐唱 8、分形式唱词与“恰恰恰”,由生制定。在恰恰恰处加入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出自己高兴的情绪,加入串铃、碰铃、双响筒、木鱼(视情况而定)9、跟音乐伴奏完整表现四、拓展——“恰恰舞”(5分钟)1、这首歌中加入了“恰恰恰”,使歌曲情绪更加欢快热烈了。你知道“恰恰恰”和什么有关吗?生回答,师补充,恰恰舞是拉丁舞的一种,它的节奏特点是慢慢快快快,以胯部的扭动带动全身的舞蹈。我们班有的同学学过恰恰舞,愿意展示一下吗?2、欣赏一段恰恰舞3、你觉得恰恰舞给你感觉怎样?五、结束部分(2分钟)1、恰恰舞欢快而又热情。刚才我们学习的《木瓜恰恰恰》具有浓郁的恰恰舞曲风格,热烈而又欢快。你知道《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来自于哪个国家吗?揭示国家2、师简介印尼的地理位置,下面我们要跟着音乐去印度尼西亚旅行喽。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印度尼西亚民歌《心恋》小结下课 

  《木瓜恰恰恰》说课 教学目标:1、体会歌曲《木瓜恰恰恰》表现的叫卖场景,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绪及其浓郁的舞曲风格。                                                     2、了解并感受恰恰舞的节奏特点及舞曲风格。体会歌曲鲜明的节奏特点,能熟练演唱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3、感受印尼美丽风光,拓展欣赏印尼民歌《心恋》,体会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弱起开头的演唱及十六分音符的吐字。难点突破及教学方法设计:1、通过音乐旅行的方式创设游戏情境。   我通过《郊游》带生到了一座大山脚下。通过回声游戏过渡到回音游戏。在回音游戏中,我把《木瓜恰恰恰》四句旋律设定为游戏内容,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师每唱完一句,生跟在后面唱出旋律的最后三个音作为回音。在游戏过程中,四句歌曲的旋律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印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初步的准备。2、通过音乐旅行的方式创设生活情境。   我通过《木瓜恰恰恰》的伴奏音乐带生到了一个水果摊前。学生对于水果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出示了歌词中的几种水果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说水果的名字。师适时作出补充。之后我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是这个水果店的老板,你用什么办法吸引顾客来买你的水果?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各种办法都进行着。这时教师会有选择性地选取其中关于吆喝的回答作进一步延伸。听听老板的叫卖声。教师来扮演老板,用歌曲中的节奏进行吆喝,让学生发现特别之处在于有的字拉得很长。这样的教学方式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收到很好的效果。3、直观地呈现歌词的节奏,减低学唱难度。   歌曲中的四个乐句用的是同一种节奏。学生看歌词时不太方便。为此,我设计了单独的歌词认读环节,把歌词按照节奏的疏密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减小学习的难度。   经过以上环节的铺垫,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歌曲的演唱。整节课的学习气氛很浓,最后的完整演唱环节达到了高潮。最后的印尼风光的欣赏以及印尼民歌的欣赏更让学生意犹未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木瓜恰恰恰 篇5

  一、说教材1.《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改编歌曲,曲风来自印尼的热带雨林风情。旋律活泼流畅、节奏明快跳跃、段落清晰分明、意境优美,里面有很多幼儿喜欢的水果,具有较强感染力。本乐曲以ab两段构成,且分段鲜明,易于幼儿欣赏分辨,较适合以打击乐的形式来诠释对乐曲的表现。2.随着大班幼儿对乐曲结构及对乐曲理解能力的提高,加上我班幼儿非常喜欢节奏表达方式,喜欢用各种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因此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节奏活动带来的快乐,并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和同伴间合作演奏的能力。二、说活动目标认知和能力目标:1.能根据图谱和教师的暗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情感目标:2.喜欢参加打击乐活动,感受和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三、说重难点重点:学习看图谱演奏乐器《木瓜恰恰恰》。分析:图谱教学在打击乐中为幼儿带来直观形象的可视效果,幼儿通过观察图谱的、大小和颜色深浅不同来区分节奏型,乐曲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相互合作的规律。大班初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看图谱完整演奏较长的曲目。难点:能看指挥进行分声部演奏,保持与集体的一致性。分析:在打击乐中,除了自我感受、自我表达音乐的风格,分声部合作演奏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有一定促进的作用。在器乐训练过程中,大家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学习看指挥,即努力使自己服从于整体音响形象。要使每个人演奏的音响服从于整体音响达到完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四、说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木瓜恰恰恰》图谱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若干。2.知识经验准备:课前认识过木瓜。3.场地准备:幼儿分成三大组,每组两个横排就坐。五、说活动流程欣赏音乐、自由动作——说说感受、了解乐曲风格——听音乐、看图谱、练习节奏——看指挥分声部打节奏——探索配器方案、看指挥乐器演奏六、说活动具体过程一、欣赏音乐、自由动作1.直接引出我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大家欣赏,可以一边听一边用你喜欢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好吗?2. 幼儿自由动作。师生一起随着《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动作一遍,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也可以拍打身体的任何部位表现。分析:活动一开始我选择让幼儿听着《木瓜恰恰恰》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让幼儿从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二、交流感受,熟悉乐曲内容1.熟悉乐曲的音乐风格刚才的音乐听上去是怎么样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歌曲里反复出现一种好听的声音是什么?请幼儿拍手表示。教师小结乐曲的音乐风格。2. 了解歌曲名称请幼儿欣赏木瓜图片,引出乐曲名称《木瓜恰恰恰》分析:通过交流感受、欣赏图片,帮助幼儿回忆整理乐曲的音乐风格,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为接下去的打击乐中情感投入和打节奏做好准备。三、听音乐、看图谱、练习节奏1.看图谱,理解图谱,了解乐曲结构看,这首《木瓜恰恰恰》有几段不同的音乐啊?图谱上有哪些水果呢?还有什么也用来表示节奏呢?恰恰恰是用什么水果表示的呢?练习恰恰恰。2.点图谱,幼儿练习节奏三次接下来,水果要和大家玩一个拍手游戏,当我点的快时,大家要拍得快,点得慢时,大家要拍的慢。(1)    第一次教师清唱点谱,幼儿拍手(2)    第二次听音乐点谱,幼儿拍手(3)    第三次听音乐,一幼儿点谱,其他幼儿拍手提示幼儿在拍到恰恰恰时可以用嘴巴念出来。分析:这个主要环节是为目标1服务的。音乐活动除聆听感受之外,亲身实践更是诠释自己理解能力的最好体现。借助生动直观的图谱和教师的讲解,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和相应的节奏,较快地掌握看图谱打出正确的节奏,并在念打“恰恰恰”的节奏时,感受到乐曲快慢节奏结合所带来的乐趣。四、看指挥分声部打节奏1.教师唱谱,幼儿看指挥完整拍节奏一次下面我要来挑战一下你们,我来当指挥,看看你们这支小乐队能不能看着指挥马上拍出节奏。教师讲解看指挥拍节奏的要求。2.听音乐,幼儿看指挥完整拍节奏一次。分析:看教师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为接下去的乐器合作演奏作铺垫。这时要放慢乐曲的速度。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互相倾听、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请小朋友来看老师的指挥,指挥到你,你就来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则要提高有意注意,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五、探索配器方案、看指挥乐器演奏1.出示乐器,共同探讨配器方案共出示三种乐器:铃鼓、小铃、圆舞板。我还带来了乐器为《木瓜恰恰恰》伴奏呢?看看都有哪些乐器呢?想一想,这几种水果分别可以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果篮可以用什么乐器来伴奏呢?最后的三个果篮和前面的果篮一样吗?为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将乐器图片贴到相应的水果旁边。2.听音乐,看教师指挥幼儿使用乐器完整演奏两遍(1)完整演奏前请每种乐器练习乐句。如带飘带的果篮在用铃鼓演奏时应该怎样使用。(2)第二遍完整表演幼儿互换乐器。分析:这个环节我综合运用指挥法、练习法,通过以上多种演奏方式,复习巩固难点,在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感受到合作演奏的乐趣。五、整理乐器结束  

木瓜恰恰恰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乐曲结构,并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2、在前四句句末,随音乐节奏边拍,边念恰恰恰,并初步学习为乐曲设计打击乐器演奏建议。  

  3、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师生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视频音乐,课件,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结构。  

  1、看视频短片,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  

  小结: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热闹的岛国,那里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那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赏歌曲,感知乐曲结构。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听到特别的地方?  

  “恰恰恰”是不是从乐曲的开始到结束都有?  

  小结:这首歌曲有两段,前面一段每句的句末有“恰恰恰”,后面一段没有。  

  二、熟悉图谱,用身体动作演奏。  

  1、出示图谱,观察图谱,说出图谱上的图标,认识重复记号。  

  2、身体动作练习。(引导幼儿用拍手、跺脚、拍肩等动作看图进行节奏练习。)   

  三、学习用乐器演奏。  

  1、集体配器。  

  1)介绍乐器,认识并巩固三种不同乐器的打击方法。  

  2)尝试根据图谱为乐曲匹配相应的乐器。  

  2、 完整徒手练习演奏。  

  3、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奏。  

  4、看指挥演奏。  

  5、面向观众演奏。

木瓜恰恰恰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溧阳市竹箦小学的袁飞,现在向大家介绍我的参赛作品《木瓜恰恰恰》。本网页是利用dreamweaer,flash,asp等技术配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木瓜恰恰恰》第一课时设计的。下面就具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局部、主页面

  简洁而富有动感的设计加上跳跃的音乐把同学带进快乐的课堂氛围,为课堂的教学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第二局部、印度风情

  依照三年级同学的认知水平,和丰富同学对印度的认识,我还特意设计了一块“印度风情”内容,来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演示)这块内容在课堂的导入时起到关键作用。其中许多美丽而逼真的印度照片,把同学带到了美丽的印度。

  第三局部、歌曲学习

  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友好的学习界面,惹人喜爱的音乐小娃娃,漂亮的题目,让同学的学唱变得轻松而有趣。有原唱也有伴奏(演示)。在这里我用了两个“唱”和“听”的音乐娃娃做按钮。

  其次,为了同学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曲,我布置了律动“恰恰”。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跟着音乐跳“恰恰”,(演示)。同学和老师一起舞蹈。最后一起了解“恰恰舞”的来源和定义。(演示)这局部课件设计为同学快乐学习搭建了平台。

  第三,在认识歌词中的水果时,课件提供了清晰而漂亮的水果图片(演示)。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等,让三年级的小朋友,能很快在大脑中建立起各种水果的形象,为教学的进展提供了保证。

  第四,大家一起看着歌词,全曲完整的演唱。(演示)

  第四局部、拓展知识

  课件展示了四首叫卖歌曲,《卖报歌》、《卖汤圆》、《冰糖葫芦》、《新货郎》。(演示)师生一起研讨歌曲的一起之处——都是“叫卖歌曲”。

  了解“叫卖歌”的含义。(演示)

  第五局部、快乐恰恰

  结合这次教学活动,我还专门地利用ASP技术为同学开辟一块网上交流的平台,这块BBS论坛可以让同学网络学习的时候交流学习体会,很好地体现了网页课件良好的交互性。(演示)

  我的课件展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木瓜恰恰恰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演奏中,注意互相配合,与集体形成默契。

  活动准备:

  1.小图片:木瓜。圆舞板、铃鼓、小铃。小图谱、大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排好打击乐位置。位置下人手一件铃鼓、碰铃、圆舞板。

  活动过程:

  1、引题。

  故事《咕咚》引题。

  2、熟悉歌曲。

  第一遍音乐。幼儿学说歌名。

  第二遍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第三遍音乐。幼儿跟音乐选择身体动作表示。

  3、认识图谱。

  感知乐曲结构,幼儿学习将音乐与图谱相匹配。

  4、徒手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教师慢慢指图谱,幼儿空手做模仿乐器的动作练习两遍。

  5、乐器演奏。

  听歌曲用乐器演奏。提醒幼儿乐器的拿法和演奏要求。

  跟着音乐表演数遍。

木瓜恰恰恰 篇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艺术领域活动之一,打击乐《木瓜恰恰恰》。为了让大家更加熟悉这首乐曲的风格,先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大家可以听出,这是一首充满印尼风味的作品。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优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演奏和创编活动。由于我们班的节奏乐活动较多,幼儿已具有较丰富的演奏经验,因而将这节活动设置在我们班举行。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结合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我班幼儿现有水平,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2)、能力方面的目标:幼儿进一步学习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他声部协调一致。

  3)、认知经验方面的目标: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达到简单的分声部演奏。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前四句的句末,边拍“x x x”边念“恰恰恰”部分。活动的难点是:能够准确地进行分声部演奏。

  总之,首先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为此,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有关印尼的风俗民情以及生活习惯。

  2)、物质准备:画有各种水果及果篮的图谱,磁带,打击乐器。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达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激趣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活动的第一环节引导幼儿通过律动活动培养良好情趣。在活动的第四步,让幼儿边拍边念“恰恰恰”时,给游戏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激励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点燃幼儿的创造之花。

  2、电教演示法:在回忆印尼风情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幼儿以直观经验。在幼儿将音乐与图谱匹配的过程中,同样利用多媒体课件,以鲜明的小形象引导幼儿,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为更好的进行难点部分—分声部演奏奠定基础。

  3、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演奏歌曲基本节奏型时,鼓励幼儿通过反复论证得到更合适的演奏方法,主要是让幼儿体验乐曲结构。第二次操作是在幼儿熟悉乐曲后的配器演奏活动。

  此外,我将适时地采用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运用练习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乐曲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是: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学一学、拍一拍、敲一敲等的活动安排丰富,让幼儿不知不觉的完成学习目标。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两次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创编更好的演奏方式,让幼儿通过商量、比较等,使思维活跃起来,创造出更合适的演奏方法,来攻克本节课的难点。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个人演奏、集体演奏等方式,复习巩固节奏练习。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次活动,活动流程为:

  激发演奏兴趣—自由探索—游戏体验—相互交流—乐器演奏

  1、激发演奏兴趣,调动已有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以节奏明快的音乐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节奏为主线,从形式、内容上极大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自由探索(幼儿欣赏音乐,创编并学习基本演奏型)

  初次听到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幼儿不自觉的就会用不同的声势来表现,给孩子一定的时空,让他们自己探索、创造节奏型。充分体现新《纲要》“以幼儿为主”的价值观。

  3、游戏体验(幼儿看图谱拍节奏,并在前四句句末边拍边念)

  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音乐的性质及其变化,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师的教学艺术,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

  4、指导幼儿根据形成的节奏方案设计出配器方案。

  在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到此,能力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5、组织幼儿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基本的配器方案出来后,通过整体演奏、分组演奏、教师指挥、幼儿指挥等形式,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6、活动延伸:

  活动的目标基本完成,然而活动却并未终止,还要引导幼儿持续不断的探索更好的配器方案,以达到分声部演奏的最佳效果。旋律优美的印尼乐曲能够激发人们本身的形体表演欲,因而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让幼儿在轻松欢快中走出活动室

木瓜恰恰恰 篇10

  本次音乐活动属于打击乐活动,对于刚进大班的幼儿来说,接触打击乐的次数较少,因此幼儿对打击乐活动充满了好奇,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教师有序的组织中,幼儿能跟着老师进行一系列活动,如:根据图谱和老师的指挥进行拍手、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等,效果很不错。    活动中我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拍手,学习音乐的节奏型。经过反复的练习,幼儿不需要老师的提醒能较好地根据图谱进行有节奏地拍手;接着,通过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说说图谱与音乐的关系,鼓励幼儿将图谱与音乐相结合。这一环节中,幼儿需要老师进行指挥、提醒才能将图谱与音乐相匹配。    在进行配器和打击乐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思考配乐方案,再请说出配器方案的幼儿进行示范与表演,帮助其他幼儿学习怎样进行打击乐活动,也是由于这一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在师幼共同进行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十分优秀,能准确地进行打击乐活动,并且幼儿之间配合得很好。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并且能有序地进行打击乐的演奏,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可以感受到幼儿对打击乐的喜爱,相信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收获颇多! 

木瓜恰恰恰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和教师的暗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型,初步学习打击乐演奏《木瓜恰恰恰》。

  2、探索在恰恰恰处的配器方案。

  3、演奏中,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形成默契。

  活动准备:

  1、《木瓜恰恰恰》的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将幼儿座位排成满天星,分别使用铃鼓、木鱼、串铃、碰铃四种乐器。(人手一件)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谱学习相应的节奏型。

  (1)教师出示教学图谱

  教师:你看到图上有哪些水果?

  (2)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教师:现在水果们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拍手的游戏,老师指得快你们就拍得快,老师指得慢你们就拍得慢。在B段果篮有飘带的地方小朋友拍一下手打开。

  2、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习将音乐与图谱匹配。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看教学图谱拍节奏。

  教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乐曲,里面还有恰恰恰的声音,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拍手。

  3、教师引导幼儿倾听A段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1)教师:刚才在图谱中樱桃的地方,音乐里有什么?我们也来说一说。

  (2)教师唱曲谱,放慢速度帮助幼儿重点练习A段音乐,每一句句末念恰恰恰。

  (3)教师指图,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拍出节奏,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

  4、教师请一个幼儿指图,其余幼儿拍节奏,进一步感知乐曲结构。

  5、幼儿学习看指挥分声部拍节奏。

  (1)教师一边唱一边当指挥,先尝试指向各个小组,引导幼儿明确指挥手势的含义。

  教师:现在我来当指挥,我指到哪组,哪组小朋友就拍手。

  (2)在整首乐曲的'录音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拍节奏。

  6、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1)教师:《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要用打击乐器演奏,我们这里有铃鼓、碰铃、串铃、木鱼,在恰恰恰的地方用哪一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的声音呢?为什么?

  (2)教师:飘带的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

  (3)教师引导手持铃鼓的幼儿空手模仿乐器的动作练习一次。

  (4)教师:在菠萝、西瓜的地方用什么乐器?请你们看指挥进行演奏。

  7、幼儿看教师指挥,用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请幼儿拿出打击乐器做好准备并提醒幼儿乐器的拿法和演奏要求,如:轻轻敲击乐器。

  (2)在录音磁带的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

  (3)教师对刚才的演奏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将没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来,指曲谱带领幼儿练习。

  (4)在录音磁带的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再次完整演奏。

  8、幼儿在音乐声中,分组有秩序地送乐器回家。

木瓜恰恰恰中班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演奏中,注意互相配合,与集体形成默契。

  二、活动准备:

  1.小图片:木瓜。圆舞板、铃鼓、小铃。小图谱、大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排好打击乐位置。位置下人手一件铃鼓、碰铃、圆舞板。

  三、活动过程:

  1、引题。

  故事《咕咚》引题。

  2、熟悉歌曲。

  第一遍音乐。幼儿学说歌名。

  第二遍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第三遍音乐。幼儿跟音乐选择身体动作表示。

  3、认识图谱。

  感知乐曲结构,幼儿学习将音乐与图谱相匹配。

  4、徒手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教师慢慢指图谱,幼儿空手做模仿乐器的动作练习两遍。

  5、乐器演奏。

  听歌曲用乐器演奏。提醒幼儿乐器的.拿法和演奏要求。

  跟着音乐表演数遍。

木瓜恰恰恰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和教师的暗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型,初步学习打击乐演奏《木瓜恰恰恰》。

  2、探索在恰恰恰处的配器方案。

  3、演奏中,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形成默契。

  活动准备:

  1、《木瓜恰恰恰》的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将幼儿座位排成满天星,分别使用铃鼓、木鱼、串铃、碰铃四种乐器。(人手一件)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谱学习相应的节奏型。

  (1)教师出示教学图谱

  教师:你看到图上有哪些水果?

  (2)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教师:现在水果们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拍手的游戏,老师指得快你们就拍得快,老师指得慢你们就拍得慢。在B段果篮有飘带的地方小朋友拍一下手打开。

  2、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习将音乐与图谱匹配。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看教学图谱拍节奏。

  教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乐曲,里面还有恰恰恰的声音,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图拍手。

  3、教师引导幼儿倾听A段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1)教师:刚才在图谱中樱桃的地方,音乐里有什么?我们也来说一说。

  (2)教师唱曲谱,放慢速度帮助幼儿重点练习A段音乐,每一句句末念恰恰恰。

  (3)教师指图,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拍出节奏,进一步感知乐曲的结构。

  4、教师请一个幼儿指图,其余幼儿拍节奏,进一步感知乐曲结构。

  5、幼儿学习看指挥分声部拍节奏。

  (1)教师一边唱一边当指挥,先尝试指向各个小组,引导幼儿明确指挥手势的含义。

  教师:现在我来当指挥,我指到哪组,哪组小朋友就拍手。

  (2)在整首乐曲的'录音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拍节奏。

  6、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1)教师:《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打击乐,打击乐就要用打击乐器演奏,我们这里有铃鼓、碰铃、串铃、木鱼,在恰恰恰的地方用哪一种乐器演奏,更像恰恰恰的声音呢?为什么?

  (2)教师:飘带的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

  (3)教师引导手持铃鼓的幼儿空手模仿乐器的动作练习一次。

  (4)教师:在菠萝、西瓜的地方用什么乐器?请你们看指挥进行演奏。

  7、幼儿看教师指挥,用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请幼儿拿出打击乐器做好准备并提醒幼儿乐器的拿法和演奏要求,如:轻轻敲击乐器。

  (2)在录音磁带的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

  (3)教师对刚才的演奏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将没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来,指曲谱带领幼儿练习。

  (4)在录音磁带的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再次完整演奏。

  8、幼儿在音乐声中,分组有秩序地送乐器回家。

木瓜恰恰恰中班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3.演奏中,注意互相配合,与集体形成默契。

  二、活动准备:

  1.小图片:木瓜。圆舞板、铃鼓、小铃。小图谱、大图谱。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2.排好打击乐位置。位置下人手一件铃鼓、碰铃、圆舞板。

  三、活动过程:

  1、引题。

  故事《咕咚》引题。

  2、熟悉歌曲。

  第一遍音乐。幼儿学说歌名。

  第二遍音乐。在每一句的句末随节奏念“恰恰恰”。

  第三遍音乐。幼儿跟音乐选择身体动作表示。

  3、认识图谱。

  感知乐曲结构,幼儿学习将音乐与图谱相匹配。

  4、徒手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教师慢慢指图谱,幼儿空手做模仿乐器的动作练习两遍。

  5、乐器演奏。

  听歌曲用乐器演奏。提醒幼儿乐器的.拿法和演奏要求。

  跟着音乐表演数遍。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